5/29/2009

搜索三十天前帖子的方法

http://www.sbanzu.com/search2.asp?BoardID=11

www.sbanzu.com

这是公图,其实很简单,就是search和search2的区别~

www.sbanzu.com

搜索结果是不能直接打开的
可以鼠标悬停在标题上,在地址栏看一下帖子的ID
然后用上班族随便打开一个帖子,把后面的帖子ID换成搜索结果的
就能打开了

5/25/2009

Lx3 color tweak and setting.

Nostalgic film mode
contrast +2
sharpness 0
saturation +1
noise reduction -2

(He suggested using sharpness +2 and saturation +2 for low-light indoor shooting.)
Intelligent Exposure - Standard

AWB adjusted two notches towards 'blue' and one notch toward "magenta."
Any other WB adjusted likewise.

5/24/2009

更改Vista开机密码设置的方法(ZT)

  更改Vista开机密码设置非常简单。由于Windows Vista的预安装环境(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2.0)功能强大,因此只要借助于Windows PE 2.0的“系统修复选项”,再配合本文介绍的方法,即可设置一个Vista临时帐户登录到Vista系统中,并重新设置管理员密码。

  1.首先,请到微软官方网站下载工具软件包“Windows Server 2003 Resource Kit Tools”,并在其他电脑中进行安装。我们需要里面的“Srvany.exe”文件,以便进行接下去的操作步骤。请将该文件复制到桌面上。注:Srvany.ex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 Resource Kit工具包内的一个应用程序,它的作用是将某一个可执行文件以系统服务(Service)的形式运行。对一般用户来说并非必须,但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则能更方便地为电脑添加新的服务程序。


  2.运行“记事本”(Notepad)程序,输入以下的两行指令,然后将文件保存成名为“AddUser.bat”的批处理文件,并存放到桌面上。

  Net user test/add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test/add

  3.运行“记事本”程序,再次新建一个批处理文件,输入以下指令行,并将文件保存成“StarMe.bat”,存放到桌面。

Copy srvany.exe c:\
Copy adduser.bat c:\
Reg load HKLM\AddUser_SYSTEM C:\WINDOWS\system32\config\SYSTEM
C:\windows\system32\sc create AddUser Type=own Start=auto Binpath=C:\srvany.exe Obj=LocalSystem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ddUser\Parameters/v Application/t REG_SZ/d c:AddUser.bat
Reg copy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ddUser HKLMAddUser_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AddUser/s /f
Reg unload HKLM\AddUser_SYSTEM

4.将桌面上的“AddUser.bat”、“StartMe.bat”及“Srvany.exe”等三个文件复制到软磁盘(A:\)。如果电脑没有软驱,也可以利用USB接口的闪存盘取代软磁盘。

  5.从网上下载WinPE 2.0光盘镜像文件,然后用NERO等刻录软件刻录成一张可引导的启动光盘。运行Windows PE 2.0启动光盘,出现“系统修复选项”窗口后,选择其中的“命令提示符”一项。然后在弹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A:\StartMe”指令。如果使用的是闪存盘,请根据情况修改该指令对应的磁盘驱动器盘符。

  6.接着重新启动电脑,出现Vista登录画面时,请单击画面右下方的电源按钮,并选择“重新启动”。第二次重新启动电脑时,操作系统便会成功制作出一个名为“test”的临时帐户供大家使用。只要利用该帐户登录到Vista操作系统,即可修改其他用户帐户的密码。

  7.依次点击“控制面板”-->“用户帐户和家庭安全”-->“用户帐户”,进入配置窗口。由于本文例子中忘记了登录密码的帐户名称为“lybnet”,因此请点选“管理其他帐户”一项。注意:如果Vista系统已经启动“用户帐户控制”(User Account Control)功能,请在弹出窗口中选择“继续”即可。

  8.接下去的一步中,会显示出电脑正使用的帐户。选择需要修改密码的帐户(如本例为lybnet),在界面左方单击“删除密码”一项继续。

  9.在最后一步的画面中,单击界面中间的“删除密码”按钮,就会删除该用户帐户的密码。删除密码前请注意,删除该用户的密码后,会连带该用户曾经留下的网站记录、EFS加密文件、个人证书及所有保存的密码都消失。

  10.在Vista的任务栏上单击“开始”按钮,然后在“开始搜索”一栏输入“regedit”,运行“注册表编辑器”程序。删除以下的注册表项目,然后重新启动电脑即可:“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AddUser”。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同时删除刚才制作的“test”临时帐户。


  软件名称:Windows Server 2003 Resource Kit Tools
  文件名称: rktools.exe
  最新版本: 2003
  文件大小:11.8 MB

  下载网址: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info.aspx?na=90&p=& SrcDisplayLang=en&SrcCategoryId=&SrcFamilyId=9d467a69-57ff-4ae7-96ee-b18c4790cffd&u=http%3a%2f%2fdownload.microsoft.com%2fdownload%2f8%2fe%2fc%2f8ec3a7d8-05b4-440a-a71e-ca3ee25fe057%2frktools.exe


5/23/2009

5/16/2009

Valkyrie

Crank: High Voltage

How to install Matlab on Ubuntu.(didn't get through)

Download Image
Mount Image:
sudo mkdir /opt/matlab
Copy licence file to it.
sudo mount -t iso9660 ISO_FILE_NAME /media/cdrom -o loop

Run Install:
sudo /media/cdrom/install -glnx86 -nocp
Setup:
sudo /opt/matlab/install_matlab
Install Java:
sudo apt-get install sun-java6-jre(not working...)

5/14/2009

Cellular

My Bloody Valentine 3D

奉天老顽童蒸肉馅茄子(ZT)

准备主料:长嫩茄子350克,猪肉馅150克。
准备配料:鸡蛋1个,色拉油750克,湿淀粉15克。
准备调料:鲜汤100克,酱油8克,碘盐5克,料酒5克,味精4克,葱、蒜、姜末各3克。
制作方法:先要把茄子去蒂洗净去皮,用顶刀切成0.4厘米厚的片。肉馅加葱末、姜末、盐、味精、酱油、鸡蛋搅均匀。跟着在大勺内放油,烧七八成热,开始下入茄片炸约2分钟左右,看见茄片变软,颜色见黄,捞出沥油。接着就将炸好的茄片每两片叠合在一起,中间夹入肉馅,整齐码在碗内,上屉蒸约10来分钟,蒸熟后,沥汤扣入盘内。最后在大勺内放少许油,烧热,用蒜末炝锅,再加酱油、盐、味精、鲜汤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成流芡,往上淋明油,浇在茄子上肉馅茄子就做好了。
顽童提醒:茄片切得厚度一定要均匀,掌握住蒸的时间。

5/13/2009

How to Send and Receive Hotmail from Thunderbird (FW)

See original post here.

Since Microsoft has enabled POP3 for their email you can now check your @hotmail.com, @msn.com or @live.com accounts from email clients other than Microsoft's. Previously we looked at adding Hotmail to your Gmail account, and now we will show you how to do it in Thunderbird.

First open up Thunderbird and go to Tools then Account Settings.


account settings


In Account Settings click on Add Account located toward the bottom of the window.


account settings


Next select Email Account.


choose Email


Now enter in your your name and the Hotmail or Live email account you want to add.


Identity


Choose POP as the incoming server and enter pop3.live.com in the Incoming Server field. The outgoing server will not be correct but we will change it later.


server info


Next enter in the incoming user name you want to have.


User name


Choose a label for the account such as Work or Home or you can just leave it as it is.


account name


Finally make sure your account and Incoming Sever info is correct. The Outgoing Server will be incorrect but hit Finish then we can change it.


finish


Now under the new created account click on Server Settings and make sure the Port is 995, under Security Settings select SSL.



pop settings


Note: If you want to leave the messages in your Hotmail account, make sure to check the option for "Leave messages on server".


image


Now you will need to change the SMTP settings. In the left side menu under Local Folders select Outgoing Server (SMTP) and then Add or Edit button.


server sets


Make sure you have the following settings entered in:


Port: 587

Server: Name smtp.live.com

Check TLS

User Name: youremail@live.com

*Make sure and enter in your entire email address in the Security and Authentication User Name.


smtp correct


To send a message just use the "From" drop-down to choose the hotmail account.


send


When everything's correct you can Send and Receive your hotmail in Thunderbird!



Note: Because this technique uses POP3 to access your mail, your messages will be removed from Hotmail.




5/12/2009

How to check your status of application for OPT or H1B.

Go to https://egov.uscis.gov/cris/jsps/index.jsp or Click Here
Have your application number [Alpha numeric number] ready.
You will be able to do the following:
1. Finding the Status of Your Case
2. Case Status Portfolio with Updates via Email

5/11/2009

真太极之只言片语 [转]

学拳起步是非常重要,先可以从一些站桩开始。这些外面学的很多,形式及手脚高低是其次,要注意的关键几点如下:
1:有许多人站桩练拳是讲全身放松,这样就永远练不出作为主宰的腰了,将来也只能练成撑劲和推劲,不能成就抛放及冷弹劲,正确的练法是站桩是先全身劲力拉开,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将全身松开(不是放松)。觉如腰拎着手脚及全身,刚开始腰力量不够全身不能全部松开,只能部分松开,渐渐随功夫增长全身会一一松开,真正会感觉到要为主宰。
2:第二点要注意是站桩练拳时要开裆园胯,这必须在以上第一点的要求下进行,否则腰胯练死也是一病。不开裆园胯将来合劲难成,发人时力量会小很多。

拔筋是练拳的基础,使骨肉之力顺,运动范围扩大,等于要存水先要造一个盆子,盆越大将来存水越多。养气是练内家拳的基础,气足化神,神气足才能运化身上僵块,渐至周身一家以心使身。

不偏不依很重要,与人动手要如立身于天地之间,决不能和敌产生顶或依靠及相互支撑的状态。就是敌人忽然消失我依然稳立于天地之间。于敌动手时也不让,太极只化不让,若让时就有凹陷处,要始终让敌人觉的神气若千钧欲发,触之若无物心惊胆战。
忽隐忽现是说神气的变化,是说神气带动身体阴阳忽变,这要有相当内家基础才能表现。很难从文字上表达。

杨老的拳如腾空踏在自己的神气中,浩浩荡荡无人能及。练拳刚开始是刻刻留意在腰间,先在腰间骨椎上,后渐觉精神所至有一空灵且能变化指挥全身的中线,后又觉此中线可变化位置,是精神而非骨肉,就如孙禄堂老先生所说,我身上处处可做支点所以变化无穷。但这一切必须从腰练起,除此无别法。后面的境界本不该说,怕有人自己乱附会而走错路。

化是敌手来时,我接其势神气进或走,其所触处虚待之,使他有如扑空之感。不存在可追击的感觉,只有扑空的感觉大概就差不多了。

与人交手时,若忽受偷袭应该是先借势腾开。若对面待敌,未动之时已和无极之理,彼一动必有虚实,我接其实,其必落空,同时我之神气如电切入其虚处,骨肉一合其必跌出。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是指神气收敛入骨为刚,骨肉通透为柔。若劲到手指,自然击人如击败絮,惊心动魄。这就叫功夫。真正太极拳打入是一放,决不是从脚跟撑出的劲。总之太极化人和发人全身不能有僵硬处,有既是错。

所谓“气遍全身不稍滞”是以心使身的成就,当你神气充足,每天用以心使身的功夫,慢慢觉得全身僵块化开,全身如一均匀体,一动无有不动时就差不多了。
太极拳的伸筋拔骨和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他要求在均匀状态下增加强度,有两种练法,一:先练均匀,先在一个教小的架子下把全身练均匀,在把架子放大放低,再练均匀。二:先选一个大架,慢慢的练均匀。

太极拳发人有长劲和短劲两种,发长劲时,接劲时接其全身,使其落空,放时将其抛出,此劲可击人丈外,但反而不易受伤,就怕被打者摔伤,这种劲往往功夫相差较大时能用。
发短劲时接劲时只接其身上一点,或心或肺或肝,神气切入,嚯的杀去。被击者虽或击出不远,但极易打坏人。就是到时收劲,对方也会受伤且受很大的惊吓。此劲往往在比武或紧要关头使用。除非你收发自如。短劲要有很大的神气及观想力,并且要全身通透才能打得出。
太极劲有很大部分是能量释放,决不是单纯冲击力。好比以电击人会把人击飞,而击木却无用。但情况也不是完全这样,可能是两者综合吧。

先将身体练成均匀一体,腰一动浑身能相应,此时浑身重量才可调动,腰为主帅,带动全身即是。

先要使浑身一体,初始以心指挥腰,腰带动全身,慢慢渐觉全身能由中线统一指挥和带动,后来只要心一动全身相应,就对了,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如此。气的东西只能感悟,无法描述。


气不只是气功说的体内之气,太极拳要全身内外都化为神气,执着在内怎能全身通透。

蓄劲时是神气收敛,身形荡开,如西山悬磬。决不是身形缩起,再弹开。是神气的积聚和释放。这点太重要了,不能弄错。

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然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是无法身心一致,要想身体听心话,必须要先全身听腰指挥,有如把分散在全身的游勇散兵统一训练。渐渐才可能心一动,身形相随。这个过程还是要的。
关于灵活源于胯是有些问题的,太极要灵动是要将全身骨肉为主的运动变成神气为主的运动,所以有灵敏于顶之说。而胯之活而产生的灵活只是身体相对灵活,不因作为太极和内家拳的内容。其他拳也有更好练法。

现在外面推手情况是,功夫小的往往一受外力,就会挺在背;肩;胸口等处,被动挨打。功夫好的,受力后自然到脚跟,甚至要求入地三尺等等。功夫深者可受多人推撞而不倒。但此时双方劲都吃住,手不能击,足不能踢,身法更不敢有半点变化。这对技击又有何用?所以我未见杨家三辈及其他成就者有这种试功夫的记录。若问此时有第三者,拿一刀刺来,这么办?

荡开就是鼓荡,无论蓄发都不是骨肉简单伸缩,全身如统一体,无论动静,神气鼓荡始终不休。

当你觉得人腾起,已不着地,以致神气身形变化渐渐自如,自然不着力。不到此地决不要妄求,以免变成假拳。既然叫拳,就必须过得了真刀实枪,但求意会是很危险的。所以但求按规矩练去,以求水到渠成。前人境界可作印证,不可附会。

若能浑身通透无着力点才对,在这之前,始终以腰为主宰,而僵块渐会从脚下脱去,若着意在脚跟,那僵块永远无法脱去。

既然已是精神团聚所至,就无所谓腰不腰了,可以任意变化位置,如海低针就可以在手上。但这一切必须从腰做起,水到渠成。

先练得全身均匀,慢慢用神气鼓荡,渐渐身体也如化为神气的一部分,真实随心鼓荡而动。不是思想的问题。

(腰部)意念是微微挺着,刚开始要吃力点,慢慢不着意也会挺着。但是必须注意腰保持空灵的意思,尽量不能僵硬。

若分得开才可谈合,身体越松就合得越快,后来身体也如神气的一部分,那时几乎可以一样快。

练拳说的腰刚开始是微微挺在命门处的腰上一点。不是整个腰椎。渐渐精神所至就能带动全身。并会长成一线。此时已不是骨肉的东西了。你的理解是对的。
但荡开不只是舒展,是指要将身体练松候使全身骨肉运动成为鼓荡运动而非骨肉曲折搬动。劲是人人都有的,练拳的人比较一致了就大一点,平常人散乱就小一点。动手时用能量增加的劲就是外劲,用能量释放的劲就是内劲。

1:挺腰与突腰正好相反,杨家练拳时从来就只有挺腰之说,不知后来的命门突出之说从何而来。
2:若身体僵块化去,就会觉得身体若一均匀体(液体或气体)到这时就比较容易理解鼓荡之意。

神气慢慢充足,身体渐觉是神气的一部分。此均匀体在动手中可以随心意变化,不一定是方是园。

蓄发时腰都要微微拎着,都有微挺之意。但又要空灵的挺,不能有挺死的感觉。

不能用劲撑,一切做作都会使身体僵化的。

练拳先只有纵轴之腰,不能多动。

拎腰时如腰间被人握着带动全身,所以后背及全身是松的。并且在腰成为主宰之前是不应该先拎腰的。

松的概念是松开,里面是流动的。腋窝下如夹两热馒头状。绝不能变成松懈状,懈状是软,里面不通是瘪,这点很误人的,一定要避免。

挺腰就是先一点,等你命门下一段可做主宰时,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胸口一块是很难化开的,多下功夫是必要的,多体会身体是透空的道理。

站桩时不要负重,这样会练成闷劲。练拳不要练哑铃也是同样道理。



挺腰是为了先将全身的指挥中心建立,只要腰能够控制全身才是目的,若腰挺僵其他地方也不能松,就错了.注意:挺腰是为了控制全身松开,成为全身的支点和控制中心.

什么桩都可以,挺腰是命门处一段向内而上,向后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练拳是否能够入门就是一个腰的问题,练腰的过程大致如下:先是挺命门成为支撑全身及外力的主宰,渐渐会在命门下产生一段(一寸左右)明显的主宰, 这以后再练习用它拎松全身.要不然一开始就拎,很容易误解腰向后向上拎,那入内家之门也就没门了.现在外面练错的很多,使很多太极拳家没有通透之劲而被其他拳种看不起,实际内家一入门就不会被人小视了,犹如狮子初生虽力未充而百兽不敢欺.如果你一朝入门就再也不会有疑惑了.若你练了5-6年还是在迷惑中, 那一定是错了,外家拳;跤术;拳击5-6年也有成就,何况内家之颠的太极!实际上你只要见到真正的就不会再疑惑了,若对太极还在疑惑那是没有看到真的太极.

关于太极大家先要破除神秘感,若有人说在流传于世的拳经外另有什么秘诀的话,可能是看中你的荷包了。我一直说太极之所以是好,是因为你练习他可以比练其他拳种更快见效,且坦荡若夷。所谓的功夫是明理后,你练习身体和太极之理相应的程度,若未明太极之理,是门外汉还不能说功夫之事。而若不能明白太极老论等前辈的道理,就会走上小路,就会自己发明一套并守若珍宝,而拿其所说对比前辈拳论却又格格不入。而私下称另得秘诀。现今太极之病莫大于此。我来给各位指一条辨别真伪的方法。

1:是否能真正技击,若不能只能是拨弄重心的运动,拳都不是,怎么能叫太极拳?

2:技击之时是否还是以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若是即是拳论所说旁门外道也。

3:动手之时是否是神气为主,骨肉为次。若不能尚未入内家之门何况太极。

4:对敌是否对待,敌我是否一体?若不能尚不能称太极。

以上几点若通家使出都是明明白白的,见者也是毫无疑惑的才是真货,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多是假货。

真的动手时是由不得你再去体会掤、化、拿、发的。你想若真与他种拳术比武时,是否可能别人一拳打来,我再掤、化、拿、发?

彼不动,我不动(但动相不失,不动之中已和为一体,已经化尽其势,进入得势待发之状态),彼微动(神气动相)我先动(化是化敌方神气动相,等敌手脚已动是决来不及再化的。何况敌手脚已动哪还有我先动之说?)

所以看他对不对不是看他如何描述,是看他动手之时是否还有太极之理。

太极的内功仍然以拳架为主,所谓的静功是指对太极体理的锻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体理入门可从三个方面进入。1:道家的无极;2:儒家的浩然之气;3:佛法的直观本性。

要在体理上练到刀枪阵中不丢失,自然太极功夫一日千里。

首先你必须知道,拳架的动作是用来练劲的,决不能用来实战套用的,就好像读文章是学习表达方式的,若写信时想用来整段抄袭就是成功也一定是词不达意。生死相博岂能预设。我可以告诉你,真正动手时必须要身心非常空灵才能随机而变克敌制胜,若一有预设身心必定滞重,一遇高手必败无疑。

好手出拳如心中炸出,手脚如风,若此时还想要绷接已犯顶抗之病,而且根本来不及。所以无极之状就是接,若敌之神气相照之时不接化,等敌人出手之时才接怎能是敌不知我我独知人,哪有百战不殆的把握?无非还是手快手慢之列。

太极拳论说腰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动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动的作为支点或轴,这点很多拳友不很明白。所以我不太主张用放松这个词,松开应该比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松开,这样一定会尝试到触之而灵动的感受,这实际是入太极之径,懂劲之门。


章鱼无骨,八爪却能无微不至,力大无穷。显然可以说明力量来之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撑或杠杆力。


三寸嫩芽是指你通过全身挺在腰上的运动,渐渐会发现形成一个能指挥全身的灵动的一段,位于命门下。若真能如此,内家拳有望了。

腰的感觉是此段腰间将全身拎空之感,时时不能丢失。练拳不论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实。腿坐实就是腰泄劲的表现,设想此时安有灵动之趣?腰挺时应该是灵动的挺,不求挺实之挺。牙紧应是此病。

杨老先生早年的照片,尚在练功阶段,非常可贵,因为一般拳家不会将尚未成功的照片资料公开,但其中的练拳痕迹反而明显。看此杨老照片,身形挺拔,要旨是在挺拔中渐渐松开才是功夫,决不能去尝试缩小的去松,再看杨老挺腰如沙场将军态,这些都是初练者必须注意的。

气聚于顶是一病,表现为下僵上满与轻灵相反。

踨之于膝是在蓄势之后放劲之时膝在腰的指挥下的一种配合。决不是以膝之踨来指挥腰之发。切记!

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时,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间松开而不使腰受牵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后拎腰,如杨老照片。向后鼓外面说得很多,不知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是错的,并且误了许多人。

真腰未生之前,及已生之后是已生而力不充之时,还不能完全靠此腰使全身通透,需要用挺掌和坐腕相助使全身松开。而当腰力已充就必须将掌松开,若不能也是一病。

真腰生成初在命门下一段,此时命门之下与整个腰是直的,不受胯之牵制,真腰生起当威力更大,自觉如沙场上将,对敌如入草稿之兵甚对。,若腰力已充可不挺掌,但腰力充也甚难,望不要自己轻许。

一般练太极拳容易将松与软相混,筋骨拉开才能使内部松开和流动,而在软的状态也是不流通的,且泄软的状态是不能练成知觉反应。挺腰先在命门处一截。
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所以是决不矛盾的。里面有不通透处,通过挺腰和拎腰使他渐渐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松。

练拳时脚趾冰冷是体质寒性的缘故,身上寒气甚重,练拳时就会有此现象,有的是脚冷,有的是手冷各有不同,你必须停食冷饮;大闸蟹等寒物。练拳量要增大,必须大汗。肩,胸口等处僵劲明显,要把这些僵劲通过腰把他拎松,使里面先有松动感,渐渐会完全化开,只要全身化开,方能谈整劲和周身一家。

沾是引,是方法;粘是带动,是内劲。

过去我们练拳老师就要求禁食寒物及烟酒。腰力充沛是物止境的,至少浑身无处不在腰的照顾中和指挥中,且能不费力,不着意。心一动浑身上下包括极细微处无不自然而动,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

拎腰只求能将全身拎松,不要管这么多,上下一线是练成真腰一段后渐渐长成的,不是能摆成的。

练拳早期一定要户外进行,桩要低一点,要有运动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

练拳时间长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强求,早期乱划会较快,有些意境身体跟不上会较慢,身心纯熟后会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强求。

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尽量要低一些,练拳的过程是强度和均匀互进的过程,当腰能将全身拎空成均匀后,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匀再练均匀。李雅轩先生是杨老先生中真正学到东西的几位前辈之一,一下要练到他的样子是不可能的,要渐渐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裆一定要开胯园裆。

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园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五趾抓地,气通涌泉",这还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现,当你练之脚如生在腰上时会如腰在空中而立两脚微踏于地。

练完一套拳呼吸应该更加深长,喘气应该不会。练拳速度快慢按程度不同而不同,应按其自然。

转换是指一切的多,折叠是方法。

后天呼吸在于鼻,应该深长,但同时口要放松,因为蓄发之间鼻之息不足以吐纳必借于口,不然易结气于胸。

可明白儒家浩然之气而入门更好。最好是明白佛法本意后返观太极之理则更好,但佛法无明理之人指路极易错路。

实际上太极拳之开合不能从某一处练起,必须全身一开合,功夫练到细微处,浑身上下处处都开合,若无开合处必是僵劲未化。

挺腰时要有空灵之意,尽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周身一家一定要如液体状决不是软布一块状。

我练拳是从师门24桩入门。

每次站桩若高桩应该30分钟以上,若低桩就要到支持不住为止。每天至少3次。

憋气不对,憋气就是在胸口,这时应该是腹式呼吸。不是屏气。

站桩时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两腿要挂在腰上,不要全身放松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觉。

是园裆不是撑裆

腰能灵动已经脱离了脊椎的骨肉范围,以后应该体会他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动)能带动全身吞吐蓄发,一转一化无不是他主宰,假以时间一定会练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须明太极的哲学之理,并有所相应才能练得。不过知己的功夫是第一关。

以心行气是要用心不用识,识是以思想分别为体,心是遇境直接生起,此点我认为是能否在太极上登堂入室的关键。可是不太易懂。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

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

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敛气入骨和佛家白骨观不同,实际上敛气于骨并非真的敛在物质的骨头里,实际上就是提起精神,接劲时用心(不是脑识思想)听的状态。以求将身运化成精神的一部分。佛家白骨观是为欲重之众生而起一方便观想,是断习气之良药,不是世间法可比较。

神气为主就可以说是内家拳了,实际上和什么动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所以练陈式当然可以这样练,若按我说的那样去站桩,什么桩都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建议站中低桩.

关于佛教经典中把识,心分开的莫过于(大佛顶首楞严经),但初涉佛法者不易懂,听说有位大德所讲的(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今年将要出版,此书若能得看,真是法宝.

什么时候你把这身骨头忘掉了就有出息了!(玩笑).

蓄劲时顺转,发劲时逆转这在腰能指挥全身后必须的一个锻炼内容,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S调头,使蓄劲时顺转鼓荡而开,至对方落空时我劲方为蓄成。S 调头后逆转神气相会而合。能合之劲成倍于不合之劲。功夫成后,此过程渐渐淡化,终归无形。但无形之中一样也不缺。就是至一触而发也不出此。

定步推手决不是打轮,绷;捋;挤;按要认真,此四处是最难保持在太极的原理下完成的。此关一过自然能应付散推,要记住千变万化都是从规矩中化来的,不是学来的,但规矩一定要明师教,规矩一错,背道而驰。拳架所练成的习惯在推手及散手中实践,不自在处,问题必在拳架,这要过来人常在身边指点。

力由脊发,实际上是由能指挥全身的中线,此线是借脊集气而成,成后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两腿是被中线(腰)拎这,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不是从脚撑起。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将身体拎硬,要像在游泳时,两脚不能踏实,腰自然控制全身。久久自然腰为主宰,人也有腾挪之意。自然步随身换,心动而身不灵,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决不是腰的力量,时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实在太难口述,先理解试试,希望不要弄错。这个对了,就有希望了。不然练个十年还不如练三年摔交或拳击。真正内家入门,一日千里,懒懒的练也比别的方法努力的练要快,这才叫好的方法,不然内家好在哪里?得此坐着和空中都能发力自如无有疑惑了。

打人能跋根这在实力悬殊的状态下,有很多人会表现出来,但是否是和神气一动,彼如弹丸而出,是质的区别还是量的区别?若是量的差别那你离内家不远;若虽能将人跋根击出,但仍很吃力,胸口若憋不畅,浑身力量不通透,那最多是撞击劲,离内家拳尚远。我的前辈师长有一句话: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请各位细细品尝。

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后凸。拎腰只能是命门之下一段约一寸,拎至浑身轻灵状,过分就反而身体变硬。中气不能提上檀中穴。对的感觉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不应是头重脚轻而失控状。
实际上太极拳发人用跋根两字很不妥,应该是在擎;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发放之时哪里还有根可拔?若对方未起根而要硬打,已犯顶抗之病。

练拳先要体会人我天地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慢慢会体会到人与万物相容而轻,但腾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钻再弹起的状态。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开始。

S调头之事,应该是练至腰为主宰,命门之下一段能擎起全身后,练习神气调度的方法,可能必须口传方妥,说出来要搞错的。且有了S就是有了8字调头,没有两种,千万练拳不要复杂化。

如未到腰为主宰的地步,S调头只是扭腰而已,当然也可练,只是没有实质作用熏陶而已.

普通的可说是对方落空时,就是我调头处。

练拳必须以腰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四正手必须按规矩合起来练,实际上绷;捋;挤;按四手是在四正之中清清楚楚的,哪像外面的打圈?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电视上教拳的也常是错的,最好请一个正统的老师教一下四正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身体的感觉各不一样,完全不理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去追逐就会走上歧途,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根本的原则,了知一切觉受都是过程,不要有稀奇感,也不要追逐体味。这样就比较好一点。

Google Blogger 首页显示文章摘要的方法 (ZT)

Google Blogger 是我最喜欢的免费日志托管服务商, 我也曾经发表了几篇关于Blogger 使用技巧的文章(自定义域发布Google Blogger, Google Blogger文章标题优化以及Google Blogger 模板资源搜集), 如果不是伟大的GFW, 我想现在的Sino Blog 很可能就是Powered by Blogger了.

好了, 正传言归,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又一个Blogger 使用技巧: 实现Blogger 首页摘要显示.

默认的Blogger 首页日志是全文输出的, 这对于文章内容较长的博客来说很不方便, 之前我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如何实现Blogger 首页显示摘要的文章, 包括Blogger Help Center 这篇 How can I create expandable post summaries? 文章, 可是按照他们说法, 我最终都没有成功, 今天在唧唧歪歪的Google 后花园找到了解决办法. 原文链接在这里, 可是这个页面无法打开, 所以我就转载到这里:

步骤一: 启用”帖子页”的功能.

转到后台“设置” - “存档”页面, 将“启用帖子页?”修改为“是”, 如果已经改好, 则跳过这一步.

步骤二: 修改Blogger的模板.

转到“布局” - “修改HTML”页面, 勾选“扩展窗口小部件模板”, 使用快捷键Ctrl+F 查找到 </b:skin>标签, 在该标签后面增加如下代码:

  1.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2. <style type='text/css'>

  3. span.fullpost {display:inline;}

  4. </style>

  5. <b:else/>

  6. <style type='text/css'>

  7. span.fullpost {display:none;}

  8. </style>

  9. </b:if>
找到
  1. <data:post.body/>

, 将

  1. <data:post.body/>
这条代码替换为:
  1.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2. <data:post.body/>

  3. <b:else/>

  4. <data:post.body/>

  5. <br/><a expr:href='data:post.url'> 阅读全文...</a>

  6. </b:if>

步骤三: 设定文章模板

转到“设置” - “格式设定”页面, 在“文章模板”框中加入如下内容, 然后保存设置。
  1. 本文摘要部分...<span class="fullpost">帖子的其余部分</span>
以后在发表新文章的时候, 将帖子内容过长的部分用
  1. <span class="fullpost"></span>
这对标签包裹住, 这样被包住的内容就不会在首页显示.

至此, 实现了Blogger 首页文章摘要显示.




太极拳论(李雅轩)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 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 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 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人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 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六五年四月五 日)

(五)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应在藏神养气上用功,不宜专在肉体上苦求,如X某之拳,专在柔劲上苦下功夫,发劲上死找,这证明他不是高手,S某某是X的老师,这证明S、X皆不是好手也。 (注:S、X是楼主有意隐去的姓)

(六)  有人练太极拳如其它门拳一样,弄些着法招法,想些用法,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练太极拳的,胸中是混然一气的,是无所为的,是泰然的,不 能专想某一手一势的作用。如一想每手每势的作用,那就用意不均匀了,那拳意也就始终不会上手了,不会发现了,拳意不上手,灵感没有,将来在用的时候,就不 能听劲,听不了劲,也就取不了胜。 (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 七)  按我今日之练法,是松净的运动,心想内部,心里才感觉有些意思,如往日练功,多在表面上用功,未往内心里去体会,那是不对的。

(八)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 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 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 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九)  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沉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十)  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 还要有弹力。

(十一)  杨师打拳,推手练功的一切神气动态细微的味道,要平时多多的想想,多多的悟会,功夫就会大大进步。 (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十二)  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 (六六年七月二十六 日)

(十三)  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两臂如在掉下来一样沉甸甸重砣砣的一 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势来。 在练时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舒舒畅畅的去用功,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的不绝之势,如不如此, 练不出好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四)  最上乘的练法,是练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的 练筋骨肌肉为主也。

(十五)  如发劲不入内,这是未放松的关系。如在对手时拳不管用,这是动作无变化的关系。

(十六)  在练功时,要时常想当年老先生是如何一个练拳的神气,今多久不想这些事,所以练拳不进步。 杨师练拳时,其全身及两臂是如何松沉的样子,要时常多想想。他是如何的又稳又静又松又沉,又软又弹又灵动的样子,要时常多想。

(十七)  在老先生与人推手时,对方感觉异常恐惧,时时有惊心动魄之感 ,这是如何一回事,要时常想想,如此功夫久了,就会大进步的。(六五年五月十八日晚)

(十八)  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九)  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软,再有松沉,再有灵巧再有轻妙,这才 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 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灵感,一步一步的把灵感充实起来 ,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 草不粘的地步。

(二十)  太极拳的功夫,还不能死死的在沉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沉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二十一) 练柔是初步的功夫,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的功夫。

(二十二) 如是再深进一步的练法,是找紧要,不宜在大伸大展找了,因为紧凑才能含蓄,才有收藏,才长内劲。松是紧凑的松,不是以放大、放长、放伸、放远叫松,切记。

(二十三)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沉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劲去,人的气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沉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练到气沉丹田这一步。

(二十四)无论如何说,练拳的功夫是在松软沉重,舒适大方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练法上下功夫才行。

(二十五) 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

(二十六) 练功以松沉软弹为对,每练时要细细的思悟这个味道。李某某的练法,我认为沉着有余而软弹不够 ,他是柔而不灵的功夫。以这种功夫练出 来的手,只可对付初步或中乘的功夫人,而不是以对付高手上乘功夫的人,因为上乘功夫的人,其动作是用神,用神的动作才来的快,才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灵 机的动作,是用神意修练出来的,如只是用气用柔,就练不出轻快灵机的功夫来。

(二十七)在练功时,全身各部如松的均匀舒适了 ,便会感到掌心指肚之间发泡发胀,泡松松、胀鼓鼓的感觉,灵觉无比,清醒无比。如此天天用功 ,把这种灵感清醒充实起来,以后在推手打手之中,它这种灵感就会发挥极好极妙的作用。

(二十八)当然老论上所说的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练太极拳功夫的至理名言 ,不过要参加上每练功细细的体会掌心指肚之间的这种松泡泡 ,胀鼓鼓的灵感味道,其功夫的进步当更迅速些。 以上这些道理 ,是要静下心来练功,才体会得到,如粗心浮气的着手是体会不到的。

(二十九)练太极拳其最重要的 ,是要稳静在静极默笃之后,才能体会到很多的道理,如粗心浮气,多动妄动,那就错了,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 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太极拳是内功,什么是内 ?筋骨肌肉统统是外, 人的性灵才是内,人稳静着练拳,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性能,如忙练,快练多动妄动是不能培养人的性灵的。人的性灵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

(三十) 练拳要空空的摸。空空的摸,才容易捉着拳意,万不可在手法上去找,盖太极拳是个虚无的,是灵通的,是个玄妙的,须空空的去找 ,不可以 手法去找也。其妙处全在虚无 ,如用实质手法去找,必致愈找离太极拳愈远也。有形的功夫不是高手,无形无踪的功夫才是上乘。 (六四年六月四日星期四 悟 )

(三十一)虚灵顶劲往上担 ,松沉稳固座下盘,脚下沉稳,是以气沉于丹田,注力于两脚两腿,达于地下,如地下有电吸着于两脚两腿,使脚腿地三者成 为一个整体也。就在练拳的时候,头脑里思想中也要常想着这个问题,使头脑神意虚灵上顶于空中,与空中电子分子合为一体,使脚腿注于下层,透于地宫,同地球 黏成一体,如这样子才能叫整个的一身体在宇宙之间。总之 ,是气意要往下沉,神意要往上顶,一身完整,这才是练太极拳的味道。又须有含藏,有收敛,不能用 明劲,不能太敞太放散,此太极拳之所以很难也。

(三十二)杨澄甫先师每练拳推手时是个什么样子,要时常想想进步才快 ,每练时,稳静方面是如何,沉着方面是如何,丢松方面是如何 ,是如何的沉 甸甸的,是如何软弹弹的,掌心是如何的松泡泡的,指肚方面是如何的鼓胀的 ,是如何神意顾到全身,是如何的灵机含藏,杨师在推手时,其气势是如何虚无的, 如何巧妙的,如何有灵机的。在找劲方面,他虽是轻轻的一摸,我就感觉抵抗不行,不抵抗不行,使大劲不行,使小劲不行,动不行,不动也不行,如这点奥妙究竟 是如何有的,我平时要多用脑筋思悟思悟,在攻击人时,令人不能躲掉,其冷快绝伦处,人如放电样崩出,令人惊心动魄,以上这种精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后 要时常想想。修练功夫,最要紧是在静上多多用功。如能作到静极默笃的时候,好象是头脑中有一种灵感,这种灵气好象是要出离躯壳,起于空中,与宇宙万物合 体,未来未见之事,若有所知,恍然若明,如这种情形,不知是什么道理,是人的灵机充实了之后,自然而产生的吗?是以已往情形事迹而推断出来的吗?不得而 知,我说不出它的所以然:然而,我既有这种感觉,今也大胆的写下来,以便将来证明其是对还是不对。每练功意念要想到腹下丹田的部位,意思要使灵机出现在手上。

( 三十三 ) 立志要把太极拳练好 , 不能以现在的成就为满足,一定要练出神妙的粘粘手法来,如只是一般的功夫,那就称不起什么专家。要有一 与对方接触就使其跑不了 , 在几跟几随之中 , 内劲一鼓 , 则透进彼身,使其外面不见什么情形,而内里已熟烂矣。要想达到如此境界的就必须天天思想 老师当先练功的情形。

(三十四)太极拳稳静松软着练功,可以练成五种功夫。
1. 稳静松软着练拳,可以长灵机,练到蚊虫不能落,寸草不能粘。
2.松软着练拳,可以练成一身柔软,百折若无骨,无论对方如何来,我都能毫不抵抗的随机应变的给走化过去,干干净净地将其化掉,绝不拖泥带。
3.松着劲练拳,可以使脚下松沉稳固,腰腿上有弹性的力量,无论对方用多大的劲冲来,我可以柔动之力给其化掉,我的两脚是有根的,绝不会被冲动。
4.松软着练拳,可以有丹田的沉着之劲,可以无论在任何形势之下,我的气意始终是沉着的,绝不会使气意浮起。
5.松沉着劲练功,可以使胆力充实,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我的心胆是坚强有力的,无论对方多么凶恶,我总有办法将其降伏的。我有沉着之心劲,有冷狠快准,入里透 内之心劲,一定可以将其打服,将其摧毁。

(三十五)如真的沉下心气练功夫 ,其身势就特殊的庄严伟大,其五官面目就显见一种非常庄严的气派,正大的神气,有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威势, 此所以自古以来,练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侠义之风也。假如说功夫到了上乘是讲究轻灵虚妙,如沉着劲稳重去练功,这不是矛盾吗 ?不,因为轻灵虚妙的功夫,是稳 重沉着的功夫,出来的自然轻灵虚妙,而不是初练时就找轻灵虚妙的。如是沉着稳重的功夫尚未练到成功就找轻灵,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轻灵了。

(三十六)老论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

(三十八) 太极拳修练歌:心要清 慧要澄 良知良能藏胸中 身心悟觉如明镜体察事物有智明 神清骨爽无限美 修身致用妙无世人不知其中乐道在有为无为中。

(三十九)每练功,一手一势要作到好处,要作到优美,这样子就进步快,如偷工减料的练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练到优美,别人看见也感觉一身舒适 ,精神愉快可爱,否则看的人也感觉不舒服,感觉讨厌。

(四十)初学时 ,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否则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气受拘束,久之面黄肌瘦。在初学时,只是身放松软,心 放稳静 ,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后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 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呼吸配上了动作是一个什么情形呢 ?在姿势的放大开展伸长时,是呼出气的时候,在姿势的收回缩小时,是气吸入 的时候。说沉气,不是用压制的办法,将气压到丹田去,而是将身势放松,使气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于丹田,盖腹 部全身的发力源动处 ,所有各种的发动全赖于腹部的气的鼓荡,如腹部丹田的源动力不鼓动,身上便无力量发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则,一身 动作不灵。总之 ,将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发布于全身各部,不过以丹田为主宰也。

A very interesting graph maker.

Try to learn more about PSTricks 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Tricks

How to display multiline equations in Latex.

Multiline Equations


You can present equations with several lines, using the array statement. Inside its declaration you must :
  • Define the number of columns
  • Define column alignment
  • Define column indentation
  • Indicate column separator with &
Example: {lcr} means: 3 columns with indentations respectively left, center and right

\begin{array}{lcl} z & = & a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lcl} z        & = & a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rcr} z & = & a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rcr} z        & = & a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rcl} f: R^3 & \to & R \\ (x,y,z) & \to & x + y + z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rcl} f: R^3 & \to & R \\ (x,y,z) & \to & x + y + z \\ f(x,y,z) & = & x + y + z \end{array}

\begin{array} {lcl} f(x) & = & (a+b)^2 \\ & = & a^2+2ab+b^2 \end{array}

\begin{array} {lcl} f(x) & = & (a+b)^2 \\ & = & a^2+2ab+b^2 \end{array}

Case definitions
Used when a definition have two or more cases. Use the case statement. Notice that the spaces after the instances of if were included inside the mbox declarations.
f(n) = \begin{cases} n/2, & \mbox{if } n\mbox{ is even} \\ 3n+1, & \mbox{if } n\mbox{ is odd} \end{cases}

f(n) = \begin{cases}  n/2, &  \mbox{if } n \mbox{ is even} \\ 3n+1, & \mbox{if } n \mbox{ is odd} \end{cases}

Simultaneous Equations
Here we have a very simpl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statement.

\begin{cases} 3x + 5y + z \\ 7x – 2y + 4z \\ -6x + 3y + 2z \end{cases}

\begin{cases} 3x + 5y +  z \\ 7x - 2y + 4z \\ -6x + 3y + 2z \end{cases}

.Matrices

Matrices can be assembled by using the array statement, like in this example:

\left| \begin{array}{cc} x_{11} & x_{12} \\ x_{21} & x_{22} \end{array} \right|

\left| \begin{array}{cc} x_{11} & x_{12} \\ x_{21} & x_{22}  \end{array} \right|

Matrix frames are provided by \left and \right. If you suppress these statements, it will be displayed like:
\begin{array}{cc} A & B \\ C & D \end{array}

 \begin{array}{cc} A & B \\ C & D  \end{array}

However, there is another statement, the matrix declaration, slightly easier to use:

\begin{matrix} x & y \\ z & v \end{matrix}

\begin{matrix} x & y \\ z & v  \end{matrix}

The frames of the matrix can be displayed in several forms, by just changing the matrixvmatrix, Vmatrix, bmatrix, Bmatrix or pmatrix, as shown ahead: declaration to

\begin{vmatrix} x & y \\ z & v \end{vmatrix}

\begin{vmatrix} x & y \\ z & v  \end{vmatrix}

\begin{Vmatrix} x & y \\ z & v \end{Vmatrix}

\begin{Vmatrix} x & y \\ z & v  \end{V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 z & v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 z & v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 z & v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 z & v  \end{Bmatrix}

\begin{pmatrix} x & y \\ z & v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x & y \\ z & v  \end{pmatrix}

As a final example, let us construct more complicated matrices and matricial expressions:
\begin{bmatrix} 0 & \cdots & 0 \\ \vdots & \ddots & \vdots \\ 0 & \cdots & 0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0      & \cdots & 0      \\  \vdots & \ddots & \vdots \\  0      & \cdots & 0 \end{bmatrix}

Now, we will show a first matricial expression:

\left[ \begin{array}{c} x_1 \\ x_2 \end{array} \right]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times \left[ \begin{array}{c} y_1 \\ y_2 \end{array} \right]

 \left[ \begin{array}{c} x_1  \\ x_2 \end{array}  \right]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times \left[ \begin{array}{c} y_1  \\ y_2 \end{array}  \right]

and, here is another example, now using two kinds of vectors:
\begin{bmatrix} xz & xw \\ yz & yw \end{bmatrix} = \left[ \begin{array}{c} x \\ y \end{array} \right] \times \left[ \begin{array}{cc} z & w \end{array} \right]

\begin{bmatrix} xz & xw \\ yz & yw \end{bmatrix} = \left[ \begin{array}{c} x \\ y \end{array} \right] \times \left[ \begin{array}{cc} z & w \end{array} \right]